2007年6月18日

為何而編

沈寂一個多月,不時思索著「為何而編輯」之宗旨。上週到重慶南路去買書,就在逛書店的過程裡,內心深處的聲音也悄悄地浮上意識的表面,手邊沒帶電腦,我找了間咖啡館坐下,拿起紙筆給記錄下來。近日的工作有些沈悶,難得遇上端午節連續的假期,好讓我把當時所撰寫的手稿,謄成數位的文字……

2007/6/12 @ some cafe shop in Taipei,

智慧 vs 聰明
=> 不用學就會 vs 學東西很快
(編按:以智慧和聰明的對比當開場,企圖要強調從「為何而編輯」這個問題裡,導出本篇如何以「不用學習就會」的「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觀點,所記錄下來的編輯初衷。)
=> 編輯是什麼?--> AppleScript選書經驗
--> 幫讀者進入狀況;讀者想要什麼?
--> 就這本書來說,我明白需要加強的就是要幫讀者從輕描淡寫的字裡行間中,看透文章裡所蘊藏的深刻玄機。
-> 不過度拘泥於用字遣詞的錙銖計較

〔編按:對照這與我曾經寫過的〈字字錙銖〉,從表面的文字上看來,彷彿前後矛盾(其實也不會,這也是為何所寫的是「不過度拘泥」而非「不拘泥」),我在打自己的嘴巴,其實,這又可以跳到〈語文的無用〉,當讀者能夠深刻地體悟到語文的鈍處時,才能夠懂得去善用語文這個溝通的利器,也就是〈轉念.訊息.語文的力量〉這篇所要表達的論述。〕

===>矛盾?
--> 中道 --> 達意才是根本 --> 想清楚什麼才是真正所要傳達的訊息!---> 〈談「中道」〉
--> 別陷入了「該不該費心推敲用字」的二分觀點,畢竟,用字錙銖為的是達意,而不拘泥為的是避免更落入所謂「完美」的迷思。

隨著自己智慧的增長,每每回首看到過去所創作過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會想在自己過去的作品裡加入新的見解。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作品是相當「成熟」的。怎麼說是「成熟」的呢?或說是時間消失了!那是一種沒有新舊的分野,也就是不會再有任何想要加入新見解的任何衝動,我以為,那大概就是一種「已為永遠,常為無限」的狀態吧!

*****
(編按:稍後,我在紙上寫下「創意心法」和「創意迴路」,企圖找到此書最適切的名字。創意心法是網誌開始寫時當下的表達,然而在幾個禮拜前上洗手間的某一刻,我的內心又透出「迴路」一詞,於是,這就是其中的抉擇歷程。)

創意心法 vs 創意迴路
==> 心法 vs 迴路
==> 心法 --> 以心傳心 --> 文字不著相 --> Yes, 很通俗,馬上能意會
==> 迴路 --> 像電子迴路般地(精密/精巧)--> 週而復始 --> Yes, 含意更深
=====> 量子疊加運算 --> 疊加、同存、達意、豐富
===> 超越選擇、忘記猶豫
===> 多中擇一何為一?是者為一也!
===> 經過縝密的思慮
===> 斟酌半晌,需先回歸到欲言之本意,自然會看到答案!

*****
(編按:以上部份是手稿,以下則是在電腦面前編輯時的思考記錄)

====> 疊加
----> 創意心法迴路 vs 創意迴路心法
====> 精簡達意
----> 創意心法 vs 創意迴路 vs 創意心法迴路 vs 創意迴路心法
====> 多中擇一何為一?
===> 何者為是?
===> 太傷腦筋了,休息一下,擇日再續。

*****

(編按:大概是思考的迴路正是如此運作,看著手稿,我忘記是什麼原因,我在什麼情況之下,又回到了原點,寫下了對於「智慧」的體會!)

===> 學習「智慧」
==>學習「學習熟悉思路的清晰,以超越文字表象的矛盾障礙」
=> 智慧本身就是(這張紙沒地方寫了,我又找了塊空白的地方,繼續往下寫。)
===> 就是每個當下恆定於一種持續學習的狀態
--> 如此才可能讓每個當下都凝為「永恆」→「透徹」→「無限」→「穿梭」→「晶瑩」→「閃耀」
==> E=MC2
--> 「永恆」= E = 能量不滅
--> 「透徹」= M = 質量光瑩
--> 「無限」等於「=」
--> 「穿梭」= x = 乘法運算
--> 「晶瑩」= C = 光
--> 「閃耀」= C = 光
==> E=MC2 ===> 「永恆」「無限」「透徹」「晶瑩」「穿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