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

拜讀〈出書了:二十年生涯一卷書〉有感

翻開人類文明裡關於出版一角的歷史,源於印刷術的普及。當有許多人開始以印刷當謀生工具,「出版」乃漸成為「業」。

直到二十世紀八○年代,隨著蘋果電腦的誕生,印刷術步入了桌面出版新紀元。更快的出版速度帶著出版業走過前所未有的榮景,

九○年代以降,數位網路科技竄起,逐漸開始改變人類接受新知的習慣。當Google買下了Blogger,Web+Log=We+Blog,宣告了個人出版時代的開始。除了縱向的個人文字出版直接衝擊著傳統的出版業者;當此再加上橫向的影音整合,也就是當Google再買下YouTube之時,個人出版的平台足以融合文字、圖片、及多媒體影音;試想,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報也不過如此而已。

展望來日,Amazon與Sony推出的「電子書」硬體閱讀平台仍方興未艾,我們都在期待有個像iPod+iTunes Store之於數位音樂的隨身閱讀玩意兒及整個幕後數位出版的成熟機制。大學時期主修互動媒體的我,也一直緊盯著此等新科技出版的產業脈動。

今恭逢出版界前輩集畢生精力之心血結晶付梓,此堪稱華文出版界之一大盛事。既然也有《老貓學出版》的網友們與我一同都看好這將會是一本大眾傳播領域裡的長銷書,我不由得想到書架上也是一本與出版相關的德文經典大作——"Typography",此書於1928年出版,由Jan Tschichold著作,我手邊的是英文的翻譯本,譯者是Ruari McLean。

當此世界從平的被麥哲倫船隊證明是圓的,而在近年又因為全球化貿易,使世界於邏輯上又被佛里曼重新賦予《世界是平的》之新定義,那麼,我將會很好奇在當前全球出版界各語文的書籍裡,有沒有像《老貓學出版》這類的出版實務精華集?¶

P.S. 本文同步發表於〈出書了:二十年生涯一卷書〉迴響第44篇。

2007年12月1日

當下

忙忙碌碌地過了好些日子。

今天,起床以後,感受到一股難能可貴的氛圍:一種心安理得的寧靜,在許多世事的紛擾以後。

我突然間能夠領悟而親身體會賽斯闡述的兩句話:「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威力之點就在當下」。

『感受著當下片刻的每個寧靜,沒有從背後而來的種種受事物壓迫的壓力,也沒有刻意想要去追逐什麼事物的「 」。

在剛才的「 」裡,不是詞窮了,而是更多面向地「感受」著此刻當下的寧靜。

在這樣的感受裡,「 」讓我從過往的經驗裡想起很多事情,是「追求」也好、「努力」也罷、還是「奢望」(or whatever you can think of)。我又想起在《語文的無用》裡,試圖想要在這個「當下」,努力去平衡些什麼,才能發揮出《語文的力量》。』


『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感覺來了!」

「這個當下!」

我仍然感覺著當下的每個片刻……』


『2007/8/23的編輯手札裡,我問了自己一個這樣的問題:「問題一:同樣的一段話,為什麼不同的人讀了以後會有不同的感受?」

對應到剛才寫過的"追逐什麼事物的「 」…whatever you can think of"

這應該就是這個問題的解答吧!

每個人都會於日常生活中使用語文的時候,在每個字裡行間填入自己對事物所能認知表白的事物。』

『又在剛才,一通電話打了進來,這份信息,「 」著我要起身準備傍晚的聚會。

我先是感覺到一股匆迫的壓力,從外在的世界傳到了我的內心。只是,在當下的轉念間,我知道差不多該放下當前手邊的事物,然後是學習著讓這份當下的寧靜,延續到今天的就寢和此後……』

『累積當下的每個片刻,細細耕耘,那將會是個真實的未來,所以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而最關鍵威力之點,存乎當下。

我叮囑著自己,要永遠記住這個感覺,感覺當下的無限美好!

記得時時守住這份片刻的寧靜,直到永恆!』

『在準備出門的片刻裡,一份不自覺地緊迫,我從潛意識裡覺知,於是,就此補上一句:「學習放下前一個片刻的當下執著,提醒自己,回到當下……』

『從接受一個觀念到一層一層地體會領略,「 」』

『追求,沒有什麼不好;努力,沒有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奢望,想清楚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然地,就會願意放下一個追求,權衡輕重,珍愛時光,而去追求那份真正來自生命中的渴望……』『¶』¶

2007年10月24日

讀張愛玲之《色,戒》有感

色,戒【限量特別版】的圖像今天買來,在搭乘捷運返家的路途上,一邊讀了起來。

才讀到第一頁的前幾行,我已被字裡行間的文字張力所震撼,字字珠璣的詞語、默讀也處處充滿著韻律、再加上本文所描繪出來的景象,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這麼強烈地體會到此般的身歷其境之感,腦海裡甚至奏起了不曾聽過的音樂,這也斟酌著經歷多年張愛玲對此作品的細膩雕琢…...

(我還沒去看李安所拍攝的電影版,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先領略小說的精髓,再來對照電影是如何被鋪陳...)

就這樣,我讓自己浸淫在那樣的情境裡,陶醉了半晌,遲遲難以再品味下去,宛若吃東西塞滿了嘴,且待我的靈魂慢慢地回到了現實世界,才可能驅使我的感官肢體,翻開未讀完的段落,再次失了魂,進入故事裡的世界...¶

2007年9月20日

全盤概念陳述?!

iWoz的圖像
iWoz ---> Reading reaction/phenomena --> re-read my book ---> blank page for learning/inspiration capture --> pretend to be a new reader --> 念頭一直繞著這個主題打轉 ---> 轉念?! ===> 有時候想要專心並不容易;有時候想要分心甚至轉念也不容易;WHY??? ---> 寫作當下,腦海其實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思想,但因為寫作通常需要依循條理,以避免讀者看不懂,但是,腦海裡圍著主題打轉的事物其實很多 --->為什麼人們喜歡聽故事? --->從故事裡學習道理 vs 用白話講道理ZZZZzzzzzzz...... ----> 事例的描述,如果仔細留意,應該會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可以用來解釋相同的道理 ---> iWoz裡面提到很重要的一個觀點:一個新穎的概念要用文字「完整全盤地」說明給另外一個人聽,並不容易 ----> 我在跟Lucy對談時,她問我的問題,我往往是借用某件事情的概念來說明---->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與所知專長並不相同,當初Steve要怎麼跟旁人解釋他會如何去發明蘋果電腦,這應該可以寫一整本書吧!也就是現在正在讀的iWoz ---> 生活上我們的大腦應該也是多工的,當我們在閱讀的同時,腦子裡會一邊盤算著很多待完成、或想著如何達成某事---> 我想著RAID跟三顆硬碟半自動同步資料,到底哪個真正比較有效益?--->讀自己的書的讀書報告?--->照理說應該可能會打開我的話匣子,繼續繞著主題,舉出更多的實例--->讓讀者像是跟一個好朋友聊天,有說不完的事--->知心與溝通--->此刻我想起過往曾有過的某些開會經驗,所有與會的人,是開始在不同的認知立足點 --->建立一個合作團隊的默契,需要成員們彼此有深刻的了解---> 看著螢幕上的字,這大概記錄著我這幾分鐘裡腦海所閃過的念頭的90%---->75%--->很多時候,如果這些念頭沒有被顯意識認出來、覺察到,往往很可能在幾分鐘內這些閃過的思想就馬上消失======>正念也是一種習慣--->如果說,意識決定一切,那麼時時刻刻保持正念就真的很重要!---->思想-->心理-->行為-->結果------>此刻的念頭正在這個主題一直打轉---->像滾雪球越大---->也像是好朋友們對話很投緣地交換彼此生活心得、天南地北 --->謝謝您的傾聽---> 真巧,我們經常會同時開口說話 ----> 現在換你說---> 有多久,不曾這樣地聊了一整晚,直到將近天亮,不得不約定好要趕快瞇一下 ---->寫作有時候就是這麼一回事,花費很多的心思,處心積慮地想要達到溝通的目的,這樣剪、那樣貼,但是也漸漸脫離了原來思想的原貌... ¶

2007年8月23日

問題一:同樣的一段話,為什麼不同的人讀了以後會有不同的感受?

就在剛剛,瞥見"DWH Project"的初稿,這個問題突然飄在我的腦海之中!這一刻,往日的許多場景翩然迴盪心裡,潛意識像是在暗示我什麼?

Thank you, Lucy!

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比光速還快》,作者喬奧.馬古悠是位物理學家。自愛因斯坦以降,E=MC2公式裡的光速是一個定值,他很好奇光速改變的可能性,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找到一位對此問題能夠有興趣、正視、具相當程度的了解、並一起研討這個問題的同好,何曾容易!

昨天在MSN上,我抓到機會跟朋友Lucy進行過較深入的溝通,同時把編輯的構想與她分享。相當值得慶幸與鼓舞的是,我與她分享我心目中的編輯與設計理念,「訊息是髓,文字是骨,圖片是肉,編輯與排版是皮」,果然,內行人用行話溝通,一點就懂!

於是,我把先前在本編輯室標題旁的「編輯徵求」給移除掉了。

Lucy與我彼此是同校的校友,撇開這層校友的關係,我們雙方的父母親也都彼此認識。她在廣告業界有過十年的實戰經驗,如今能有她的加入,我自許要讓《創易迴路》的內涵本質,藉由視覺設計,使圖文巧妙地相互呼應,以顯現出「髓骨肉皮整體」本來如是的全然風貌!不過,細工加樂活的緣故,有請諸位看倌大人們耐心地拭目以待,請了唔...

Lucy, how are we gonna make this happen? We just gonna to have fun! No, not only having fun... "ECSTASY!" has just resonanted, and floating in my brain. Don't try to catch it. Just be awaring of what happended in our lives.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Let us glow and empower each other!¶

2007年7月26日

從紛亂到歡喜

今天,整日下來,聽完好多抱怨,心感紛亂……

突然,有個感覺,好想回顧自己,覓泊依靠……

於是,任心隨性,選讀某篇文章,無覺漸覺歡喜……

依稀,記得當時寫作心情,滿懷思念,可今日讀怎特不來勁兒?

彷彿,今不識昔,我想,今天,吸收了太多情緒……

*****

大腦充塞著人際往來衝突,我雖隱約能身感人人之立場與堅持,

但是,因人們長期溝通不良,迷失在彼此間鴻溝,我已難分出誰對誰錯?

*****

還好,我竟想起自己曾經在〈編輯註記〉裡寫過這樣的一段話:「一顆平靜的心很重要,對於編輯這項工作來說也是如此……」

*****

這感覺實在奇妙!怎解釋我這當下心境呢?清鄭板橋說得好——「難得糊塗」。

約莫,如此,這般!平常讀昔日文稿時,記憶大都還殘存幾分印象。是故,於重讀時,也少有太大障礙,我大致都還能判斷出哪裡是錯別字,或哪裡需加以增潤刪改。

今天,重讀這某篇文章,對照原始初稿和幾份修繕版本,我雖難詳實回憶當初如何下筆?但令人記憶猶新的是,在寫完該原始初稿以後,一遍又一遍地,我往返靜順地誦讀著!

幾乎,難得,糊塗!方才又才發現,原來當日,我寫過其中英對照版本。於是,讀英思中,我終在今日放空自己,掉了記憶,當一回新拜讀者,就讓這新拜舊作,在網上、在紙上、在虛擬書上,讓我們初次相遇!¶

2007年7月12日

創易迴路

創作歷程中的峰迴路轉,以表達設計之本意的初衷,其間必然遭遇各個環節考量的取捨抉擇,以期能達成理想目標。

認知此刻當下既然的一切美好,當代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充斥著許多發展過程裡被人類發掘出來的生存之路,也隱約地透出著「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但是當人們忘了與這個宇宙運行的本質連結,與造物主對話,創新中也隱含著破壞既成的舊有之美好元素,這是一體的兩面,沒有對錯,在達成了某項創新的同時,無意間往往會忽略了創新後所衍生出來的新問題!

日前,在〈為何而編〉裡曾提到過書本命名的幾個腹案,終於在不斷反覆地思考、檢視其承於本意的再造新意後,我找到了這本書的中文書名《創易迴路》。

《創易迴路》源自於【Creativity Zen Espresso | 創意心法】這個網誌,以「迴路」替換「心法」,是借用迴路這個科技意味濃厚的字眼,呈現原本網誌裡的所經過的綿密思路。汽車要能動,水路、電路、油路都要順暢才得以正常地運作,週而復始不斷循環,最重要的是個密合環節彼此暢行無礙,那麼「迴路」也等於是這段歷程後的心得感言,既是蛻變,也不需要抹滅批判原來的自己,沒有昨日哪裡會有今天!

再來,以「創易」取代「創意」,則又是從「創意」轉到「創變」,再從「創變」再轉到「創易」這個同音異字的新意,再結合「易」這個字在中文字義裡所被賦予的「簡易」、「變易」之豐富含意,以當代的中文應用,承襲於秦始皇文字統一的歷史典故,因此,我找不到理由再創造新的文字去表達新意;回顧歷史,我看見中華文化傳承裡,在交匯西方新科技的過程中,尤其是「化學」這門科目,必須創造出新的文字,才足以表達人類所能認知的新事物,除此之外,由文字串連成「詞」的創新,我逐漸能夠更深地體認出「中文字與詞」在發展過程裡,從「象形」的基礎裡,藉由「形聲」、「轉注」、「假借」、「會意」的方法,來描術嶄新的事物,於是,中文的語彙,竟是能夠如此地簡潔、精斂、與豐富!

那麼,《創易迴路》的相對英文又該會是什麼呢?Create, Change, Circuit?? 當然不是這樣子!就讓我把這個問題,帶回平凡無奇的生活裡,And I know that I need to pay attention on my English antenna again to catch up those shocking head words!¶

2007年7月7日

知識的價值?訊息?!

知道與不知道往往只分隔於一線之間,這可能是一條極細小的線,但也可能是條很粗的線。對於知識的吸收,從知道到理解,需要一層又一層地知道,才能夠全然地理解該知識的全部內涵。以上,是在前一個當下,我一直把它存在我意識的暫存區裡的一段話。現在,我打開了電腦,開始記錄今日的感想。

今天,翻起了《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Mind Set!》這本書,才讀到第一頁,讀到:「很多人都在問我,到底是怎麼知道未來的,要如何才能預見未來趨勢?於是我便開始思考,寫下心得,希望與讀者分享。」單單是這段話,便激盪起我內心中的漣漪,我想到過去許多很深刻的內在覺知經驗。於是,這本書今天就只大概能看到這裡了,因為奈思比的這段話,啟發了我很多潛意識裡的知道,我知道要趕緊把這一波波腦海裡激起的漣漪,覺知它、看透它、記錄它,進而能夠運用它。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裡,知識被經濟化,有一些商業上的生產製造知識,也就是俗稱的商業機密,是被保護起來的。有一些可以公開給大眾知道的知識,凡是可以被「點明」出來、跟大眾做溝通、以促進商品的行銷,那麼,這些知識在當今這個時代,就是以書、報、雜誌、網路的形式,傳播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裡面。

知識的單位是什麼?以「字」數計算?以「頁」數計算?以「篇幅」計算?還是以「書冊編纂」的數目計算?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裡,市面上充斥著許多「重複性」的知識,彼此間素質的「質量」該如何去衡量?

於是,這又可以把話題回到本文的開場,「知道與不知道往往只分隔於一線之間」,知識的「質量」,我個人以為,可以是這條線的「粗細度」,當這條線很細微,它通常會出現在報章、雜誌、還有網路的「新聞類」,而且,這些「新聞」往往可能只是一個暗示,藉由「好奇心」的驅使,以達到公諸於世的目的;當某個知識是具有相當的份量,那麼這條線的則是會在一定的「粗度」以上,那麼,這類知識便可能是一篇深度的報導,其中交織著許許多多事理的脈絡,凝聚在一個特定的主題上,份量更重者,就已經可能成為一本具有相當深度或廣度的「書籍」,但反過來看,就「書籍」而言,這又可以對應到剛剛所說的「重複性」知識,有些書籍所涵蓋的「質量粗度」若只是單單的因襲、沒有新意,那麼有時候一本書的所能帶給人們的「啟發價值」,也許可能會不及一篇深度的報導。

從不知道到曉得、知道、理解,新知識是許多發明、創造者的心力結晶,當此知識近乎於「公共財」的同時,它的「經濟價值」通常是相當的「經濟」,但人們也往往很容易忽視這些知識的「啟發價值」。

從某個角度來看,所有藉由「文字」作為載體的「訊息」,與「知識」相當地近似。訊息與知識的分野,並沒有受到大眾們細心的關注。時至今日,普世人類對於「訊息場」的認知與運用,尚在一個非常未被「覺知」的狀態,以本文前述幾個段落,就知識層面而言,仍處於「極機密」的狀態。「訊息場」只是被定義公開,至於如何地全然地運用,一方面是仍在研究的階段,同時,也僅釋出有利於跟社會大眾做「溝通」的階段。

整個下午,掏空內心的領悟,記錄下來,我才敢繼續拿起奈思比的書往下讀,要不然,可浪費了該段話、這段「訊息」所發生的「作用力」!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麼我在這裡大膽地推論,訊息有可能就是知識的平方!¶

2007年6月18日

為何而編

沈寂一個多月,不時思索著「為何而編輯」之宗旨。上週到重慶南路去買書,就在逛書店的過程裡,內心深處的聲音也悄悄地浮上意識的表面,手邊沒帶電腦,我找了間咖啡館坐下,拿起紙筆給記錄下來。近日的工作有些沈悶,難得遇上端午節連續的假期,好讓我把當時所撰寫的手稿,謄成數位的文字……

2007/6/12 @ some cafe shop in Taipei,

智慧 vs 聰明
=> 不用學就會 vs 學東西很快
(編按:以智慧和聰明的對比當開場,企圖要強調從「為何而編輯」這個問題裡,導出本篇如何以「不用學習就會」的「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觀點,所記錄下來的編輯初衷。)
=> 編輯是什麼?--> AppleScript選書經驗
--> 幫讀者進入狀況;讀者想要什麼?
--> 就這本書來說,我明白需要加強的就是要幫讀者從輕描淡寫的字裡行間中,看透文章裡所蘊藏的深刻玄機。
-> 不過度拘泥於用字遣詞的錙銖計較

〔編按:對照這與我曾經寫過的〈字字錙銖〉,從表面的文字上看來,彷彿前後矛盾(其實也不會,這也是為何所寫的是「不過度拘泥」而非「不拘泥」),我在打自己的嘴巴,其實,這又可以跳到〈語文的無用〉,當讀者能夠深刻地體悟到語文的鈍處時,才能夠懂得去善用語文這個溝通的利器,也就是〈轉念.訊息.語文的力量〉這篇所要表達的論述。〕

===>矛盾?
--> 中道 --> 達意才是根本 --> 想清楚什麼才是真正所要傳達的訊息!---> 〈談「中道」〉
--> 別陷入了「該不該費心推敲用字」的二分觀點,畢竟,用字錙銖為的是達意,而不拘泥為的是避免更落入所謂「完美」的迷思。

隨著自己智慧的增長,每每回首看到過去所創作過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會想在自己過去的作品裡加入新的見解。當然,其中也會有一些作品是相當「成熟」的。怎麼說是「成熟」的呢?或說是時間消失了!那是一種沒有新舊的分野,也就是不會再有任何想要加入新見解的任何衝動,我以為,那大概就是一種「已為永遠,常為無限」的狀態吧!

*****
(編按:稍後,我在紙上寫下「創意心法」和「創意迴路」,企圖找到此書最適切的名字。創意心法是網誌開始寫時當下的表達,然而在幾個禮拜前上洗手間的某一刻,我的內心又透出「迴路」一詞,於是,這就是其中的抉擇歷程。)

創意心法 vs 創意迴路
==> 心法 vs 迴路
==> 心法 --> 以心傳心 --> 文字不著相 --> Yes, 很通俗,馬上能意會
==> 迴路 --> 像電子迴路般地(精密/精巧)--> 週而復始 --> Yes, 含意更深
=====> 量子疊加運算 --> 疊加、同存、達意、豐富
===> 超越選擇、忘記猶豫
===> 多中擇一何為一?是者為一也!
===> 經過縝密的思慮
===> 斟酌半晌,需先回歸到欲言之本意,自然會看到答案!

*****
(編按:以上部份是手稿,以下則是在電腦面前編輯時的思考記錄)

====> 疊加
----> 創意心法迴路 vs 創意迴路心法
====> 精簡達意
----> 創意心法 vs 創意迴路 vs 創意心法迴路 vs 創意迴路心法
====> 多中擇一何為一?
===> 何者為是?
===> 太傷腦筋了,休息一下,擇日再續。

*****

(編按:大概是思考的迴路正是如此運作,看著手稿,我忘記是什麼原因,我在什麼情況之下,又回到了原點,寫下了對於「智慧」的體會!)

===> 學習「智慧」
==>學習「學習熟悉思路的清晰,以超越文字表象的矛盾障礙」
=> 智慧本身就是(這張紙沒地方寫了,我又找了塊空白的地方,繼續往下寫。)
===> 就是每個當下恆定於一種持續學習的狀態
--> 如此才可能讓每個當下都凝為「永恆」→「透徹」→「無限」→「穿梭」→「晶瑩」→「閃耀」
==> E=MC2
--> 「永恆」= E = 能量不滅
--> 「透徹」= M = 質量光瑩
--> 「無限」等於「=」
--> 「穿梭」= x = 乘法運算
--> 「晶瑩」= C = 光
--> 「閃耀」= C = 光
==> E=MC2 ===> 「永恆」「無限」「透徹」「晶瑩」「穿梭」「閃耀」¶

2007年5月8日

開張啦!

這兩天,偶爾還會受到慣性的作用,陷入在收網以後的自我懷疑,還好情緒並沒有因此而低落,鬥志也仍相當地高昂。經過這兩年又四個多月的自我訓練,面對寫文章,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生活中少了寫作,反而會感覺到不吐不快!

放眼當今文明受西方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回顧馬克斯主義在實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實務困難,我的心仍像是個1960年代的嬉皮,高喊著愛與和平!(我的恩師說我去美國留學,美國目前的主流價值沒有學會,倒學會了嬉皮那一套。)

藍海策略,說得容易做來難。當今人類大多仍停留在傳統金字塔的思惟裡,只要還是運用金字塔帝王式的思惟軟件來作為待人處世的「元動力」,那麼這所呈現出來的整體社會「胚騰」必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少,下層墊底的人們一堆,也難怪現在的社會財富分配會趨近於兩極化的M型——富者恆富、貧者仍貧、中產階級則落入新貧的窘境;學生時期讀過的財政學理想——社會財富平均分配,宛如是南柯一夢,遙不可及。全人類的未來,仰賴於一套全新的文明思惟軟體套件。是的,我知道全世界的人們都「需求著」升級!¶